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亞洲科學營(2)

林教授、凌老師以及所有吳健雄基金會的老師你們好:

我是臺大醫學四年級的呂易璁,對於輔導員的甄選有點不太明白
,不知是否能夠說明給我聽。
當初在公開甄選的時候,輔導員的五個條件是:大二以上之理工醫農系所學生、工作認真負責,個性開朗活潑、英文流利、成績優秀、曾經參加吳健雄科學營者為佳。
我當然符合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條件;
我的英文能力證明除了ibt 109分(相當於cbt267)之外,今年也獲選臺大交換往UCLA化學系,即將於九月出國。也曾經在APMSS之中擔任臺大代表,也曾經擔任ICHO的guide,雖不敢說英文非常流利,但自信接待國際學生或是將大師演講的內容解釋給學員聽應該都不成問題。
工作有沒有認真負責要讓別人來評斷,但是我擔任過醫學之夜的總召以及醫學系的班代,對於幹部工作並不陌生,也絕不會怠惰自己的職責;擔任過醫學營隊輔長、ICHO、吳健雄科學營的隊輔,我想個性有沒有開朗活潑雖然不見得可以從簡歷上看出來,但去年只要稍微和我有接觸,就應該知道我對隊員的輔導以及對於科學教育的參與,都是不遺餘力的。
至於成績又不優秀,我對於自己的理工能力還算有自信,而且就算身為醫學系四年級的學生,明年仍然獲准到UCLA去學習化學,也許沒什麼太了不起,但勝任這樣的工作應該不能問題吧?
觀察名單,裡頭有很多我認識甚至與我熟識的朋友,我當然不敢說我一定比他們適任,但是我們這一些不同系所、不同年級的人有不同的經驗本來就是很正常,但我還是想聽聽選取輔導員的標準,也希望這樣的標準能夠綱舉目張,成為基金會往後選才的共同標準。
最後,我也對基金會的隊輔招募感到有些疑問,我的申請書寄出之後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回覆,而且公告的又很晚,而且也沒有通知我,本來特別為亞洲科學營而調動的行程現在變得留在台北也沒事,回台中又要專程跑上來好幾次。也許基金會今年是第二年擴大招募輔導員,但我想想報名輔導員的同學們都是對於科學教育以及提攜學弟妹很有熱忱的先鋒,這一些小細節稍微注意一點,也會讓我們不會感到不受重視。

最後,營隊圓滿順利

呂易璁敬上6/26

--

過了幾天,基金會沒有回信
倒是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台中一中的特教組長凌美璦老師回信了

--

呂同學:
就我所知,由於科學營多年來的努力及呈現出的品質,讓吳健雄科學營成為許多學子積極希望參加的營隊,同樣輔導員的工作近年來也呈現熱烈報名的狀況。今年就我所知,輔導員的徵求報名人數就破百,個個都很優秀,但限於劍潭場地的限制,人數不得不作限制,我們必須以最精簡的人力做最大的工作。很遺憾我們不得不有遺珠之憾,不過也相信以你從醫的角度來看,將來勢必有許多服務的機會,可以供妳發揮。
對於基金會無法一一通知,我要以一中的老師身份告知你,吳健雄科學營為每年的營隊規劃可謂嘔心瀝血,許多人都在為台灣的這一批學生默默的貢獻心力,毫不計較。其中聯繫、規劃、執行等等工作的繁瑣及複雜,不是你所可以想像,讓我們以一顆比較包容的心來看待這件事吧!網路上的名單公告,其實就已經在告知所有的應徵者:「錄取者,歡迎你加入服務行列,也請珍惜這個機會及承擔起責任。未錄取者:謝謝你們的熱情報名,希望將來仍有機會。」我相信基金會很感謝所有應徵者願意撥空幫忙,而制度也許有缺失,我會請基金會也許明年增加給未錄取輔導員的同學一封謝涵,使程序更圓滿。謝謝你的來信,也希望你別洩氣,持續這一份關心科學教育的心,隨時貢獻自己的心力!
臺中一中 凌美璦老師(吳健雄基金會工作人員)

--

第一封回信還算得體
不過並沒有回答我所詢問的問題

我承認那個時候我把凌老師當成可以講一講真話的人
所以才寫了第二封信(這一封信對基金會就有些微詞)

--

凌老師您好:

先謝謝老師的回信,我想基金會不回信是意料中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把這一封信也同時寄給老師,假如造成老師困擾,我在此也說聲抱歉了~
我想,雖然老師還是沒有告訴我基金會是用什麼標準決定誰是疑珠、誰是明珠,不過我們這一群曾經報名過隊輔的人都知道有些人不被錄取是因為得罪了某些人,跟我相似情況的人也不只一兩個,我想凌老師應該是比我更清楚的~不過,我跟林教授沒講過三句話,哪邊得罪他我實在也不太瞭解就是了......
最後,我要以一個多次參與吳健雄科學營的老人的身份講幾句話:吳健雄科學營在我高中階段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我對科學營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有些話我還是一定要講。以往隊輔沒有公開選拔的時候,林教授就近尋找他比較熟悉的物理國手們來擔任隊輔,我覺得可以說是一種從權的手段,但是,這兩年隊輔公開徵求,卻沒有一個同樣公開公正的選拔程序。而且,我也必須很慚愧的說,這幾年下來,吳健雄科學營的隊輔一直是整個活動相對鬆散的一個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我去年當過隊輔之後也對基金會提出了幾個建議,也是希望這個活動越辦越好,能夠讓更多的高中生得到更大的益處。

呂易璁敬上6/2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