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UCLA-第一學期


有些事情前一陣子太忙了沒時間po
今天整理相機的記憶體順便寫一下:p

最前面這一張是湖人隊的主場。

底下是Lakers Girls



再來是UCLA介紹的豪華篇:

UCLA最有錢的學院: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話說UCLA大部分的教室都長得像是演講廳,大概就跟物理系的演講廳差不多等級,不過會稍微舊一點就是了XD

不過我以前一直以為國外的大學上課的教室應該是愛在哈佛裡頭,半圓形的桌子,椅子有輪子的那種XD

結果我到UCLA之後,只有School of Management有那種教室,大概是因為念MBA的都是有錢人吧.....這邊除了建築物精心設計之外,還有離教室最近的停車場,裡頭都是高級名車@@

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跳級生、資優生與揠苗助長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很適合評論這個話題的人,因為我除了跳級失敗過一次之外,其他兩個我的感受都很深。

話說我小學的時候其實有跳級失敗過,應該是小一或是小二吧,反正說我智商不夠高就是了。小二的時候成績也沒多好,所以沒抓去考資優班XD

不過在那個號稱"五育並重"的小學裡頭,我是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了兩種劇烈差異價值觀的衝突。我爸媽雖然沒有誇張到會拿那些字卡什麼的東西,但是在功課上從小就是要求"一直往前念",雖然沒有跳級,但是自己應該當作在念別的年級去念高年級的東西。但是,我們那個小學的氛圍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所謂的五育並重就是,人家在打球、比田徑,無論你功課好或不好,這些東西假如沒有的話就會被人家看不起,當然,音樂、美術也是一樣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寒暑假都要寫一些自己寒暑假在幹嘛的文章,然後我寫出來的東西老師看到就會接近崩潰。小學的寒暑假我是要自己訂出一個日課表,按表操課的,幾點到幾點算數學,幾點有卡通可以看都是白紙黑字(那時候還要用PE2來打字)。老師看到課表崩潰是因為她知道我一定早就唸完她要教的東西,然後就會上課嗆她或是看小說= =這種作法另外一個後遺症就是我變得和同學的世界脫節,不看八點檔、不聽流行音樂、也沒看Jordan打球。

每次我老媽去學校都會被告一堆狀,然後講得好像我爸在揠苗助長,或是我們家都不重視人格教育一樣(五育並重跟人格教育好像有差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數學競賽,三個人一組的班際對抗,我們班不知道怎樣只去了兩個,另外一個同學是心算高手,(被我拿來當計算機用...我那時候人緣不好大概也跟我這類的作法有關XD),然後我那時候也不知道是覺得時間不夠還是怎樣,完全沒有去思考老師到底是期待我用什麼方法算答案,全部都是用代數解,印象中全部都被我解出來了。最後什麼名次都沒得(才四班...沒名次就是~嘿嘿),給了我一個特別獎,獎勵我們兩個人力戰三個人的精神.......

言歸正傳,原來8A文章裡頭針對性的評論我在這邊就不講太多了。我想討論的是,究竟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

第一句浮出腦海的話是文公的"你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舉的例子是,有些父母親工作非常的繁忙,沒時間管孩子,然後就給孩子很多物質上的東西來彌補。但是他覺得這種父母沒資格講自己愛孩子,因為他很明顯的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孩子之前:假如繁忙的工作只是為了求得一家溫飽,那父母和孩子都沒有選擇;但假如工作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太多,原因就在於父母親幫孩子選擇了"用一個溫暖的童年去換錢"。

跳級生和資優生大概有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屬於一個少數群體。我一直很贊成將真正的資優班(就是由真正資優生而不是績優生組成的),因為在這樣一個注重成績的台灣教育體系裡頭,一個資優生在一個普通班級所遭遇到的排擠基本上難以避免。當然有些人資優生同時在人際關係那一方面也有特殊的才華,讓他可以在一般的班級之中獲得相對正常的人際關係,但更多的情況是資優生必須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心力來經營他的人際關係。

那假如我們以後身為父母,要怎麼抉擇呢?照美國的作法就是,隨孩子去,他選擇什麼都是他自己的。在台灣我父母第一個就站出來不同意吧,他們一向覺得幫孩子選擇最好的路是父母的責任。也許父母多了三十年的經驗,可以看出來哪個方向比較好,但是他們真的比孩子瞭解自己喜歡什麼嗎?

揠苗助長有很多種,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唸書時間換來的跳級是一種,但是我覺得還有一種更常見的揠苗助長,父母、師長和教育體系剝奪了孩子瞭解自己的機會,進而讓他們失去了選擇自己生命型態的能力。無論是對是錯,孩子的價值觀永遠受到父母最大的影響,假如父母抱定了"念好書就好",養出來的孩子缺乏人際關係能力一點也不奇怪。

價值觀的對錯真的非常難以判斷,就是有父母自己學術成就不夠高,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變成學術大師;搞不好有父母就是覺得自己沒辦法過小開的生活,拼死拼活也要讓自己的兒子當小開。但是,回過來想,這些作法其實都是破壞親子關係的潛在因子:有一天孩子對於父母幫他們選擇的人生感到懷疑的時候,他們一定是把矛頭轉過來針對當初為他們作選擇的人。相對的,假如他們是自己選擇了一條錯的路,那他們也需要學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越寫越多,越來越離題XD大概是今天念細胞生物學念到抓狂吧XD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Grey Sky



南加州的大火沒有染紅LA的夜空
不過卻遮蔽了LA的天空

第一張是北方的天空,老實講,比起前幾天也已經灰黃很多了。讀者可以自己和底下那幾張的天空顏色作比較...





底下那一張就是南邊的天空.....基本上都帶著一種土色。有人講說空氣中帶著一股焦味,我倒是沒有這麼好的嗅覺,只覺得有種呼吸比較困難的感覺。自我診斷的結果很簡單,就是因為空氣不好,所以mucus分泌比較多罷了......

實驗室有個學長跑來找我說他胸悶,我也給了他同樣的診斷...這種症狀不值得花100USD去門診:p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Playing bridge with Professionals

好幾天以來終於找到時間po這篇很長的文章XD

就算過了幾天,回憶起來還是可以感受得到星期天第一次打Regional的感覺。橋牌比賽大大小小不知道參加了多少,不過星期天這一次不但是我第一場在美國的比賽,也是第一次坐在對面的人是一個真的"老師"。(我從來沒跟jmc,滷教授,乃至於袁承立打過牌,更不要說找來當我對家。我想,之前打牌最厲害的對家大概是達叔和奕廷學長吧XD)

舉辦Regional的地點是市郊的一個resort,建築物的本身看起來像是很普通的旅館,但是裡頭非常寬闊,從打牌的大會堂往下看就是右邊照片的景象...一個golf court......

這一次跟expert打牌的機會是UCLA今年七月贏得collegial championship的獎勵(偷偷講,決賽打敗Prinston...),今年贏得Venice Coup(世界女子橋牌大賽)冠軍的Gill找來她的朋友以及一些本來就跟UCLA關係密切的橋牌老師一起帶我們打Regional最後一天的swiss team。

簡單講解一下賽程,Regional是一季一次的大比賽,參加的隊伍一般有上百隊,按照以往成績分成很多等級進行淘汰晉級賽,被淘汰的人就可以選擇參加一些雙人賽或是swiss賽(就是按照成績升降的team賽)。我們參加的就是最後一天的swiss賽,參加的成員非常多樣,從高手等級但沒打進決賽的隊伍、普通等級沒打進決賽的隊伍、沒時間參加長達一星期的比賽的隊伍、還有就是我們這群有高手帶著的UCLA學生隊伍。

我這一隊的成員是UCLA的前教練John和他的partner Leo還有我和一個幾乎只會開叫和答叫的Michael。

一大早第一個round就遇上了一隊職業隊伍,其實我個人覺得我們那一桌基本上是平盤,可能是小輸,但是最後的結果我們輸了快40IMP,Regional的規則和台灣不同,台灣要輸到51IMP以上才會讓你VP變鴨蛋,但是這邊只要29IMP你就變鴨蛋了。於是...我們就領到了第一個鴨蛋。更有趣的是這邊的人交成績的時候是交一張小卡片,通常是勝隊去交一張上頭記錄贏幾分,且有對手簽名的卡片,但假如輸超過29分,通常拿來給你簽的時候上頭就是寫29就是了XDD

第二個round和第三個round我反而覺得自己打得比較差,防禦一直出包,這邊的高手跟台灣那些人不太一樣,台灣的高手幾乎一上場就有種想要燒殺擄掠的感覺,壓迫感很強,但是在這邊反而是覺得他們好像很簡單就把你打趴了= =

我版上寫的好像有錯,現在回憶起來,早上三個round好像吃了兩個鴨蛋,最後只拿了6VP的樣子吧......

中午有附午餐,不過依照美國人的習慣,中午是不吃飽的...馬上就接著下午的比賽。

swiss的特色就是你如果分數越少,就會開始遇到越來越弱的對手。第四個round小輸拿到9VP(一個round最多可以拿20)之後,第五個round就遇上了UCLA的另外一隊。我那一桌遇上的是應該是UCLA今年要衛冕的代表Dan,他們打的制度和我們幾乎一樣,不過被我們燒殺擄掠了,我們拿到的第一場勝利就是一個20VP。

最後兩個round都是以小贏收場,最後以61VP在UCLA之中排名第二。(全部的話好像在中段,六十幾隊真的很不容易看清楚自己排名多少XD)

最後講一下兩張合照,大合照中間偏右穿UCLA夾克的就是今年的女子組冠軍Gill,站在我左邊的就是John Swanson(1977 world champion)。

最底下這張就是打完七個round之後我和Leo的合照,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大概有接近200公分,而且絕對有200磅以上XD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Getty Museum


今天早上搭玲玲阿姨的便車去Getty Museum,照的照片多得可以開畫展了XD

先簡介一下Getty Museum好了,這是洛杉磯最有名的博物館,想當然爾是超級有錢人Getty先生的私人收藏,裡頭的東西從畫、雕塑、日用品都有,不過出名的不是展品的內容,而是這個博物館的建築以及四周的風景。

昨天晚上洛杉磯罕見的下了好幾個小時的雨,早晨出乎意料的一直到十點多還是多雲的天氣,等到太陽露臉的時候,已經接近日正當中的正午時分,拍出來的照片當然會打折扣。照博物館的照片大概還好,但是從山上眺望洛杉磯市區的照片,在這個多雲的天氣下頭就顯得有點灰濛濛的。

再回來講講展場的本身,這個museum除了停車要收錢之外,參觀是免費的。更誇張的是,展場的工作人員非常的多,幾乎是一個房間就有一個工作人員,可能是因為展示品幾乎都沒有玻璃保護的關係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是一開門就進去的前幾個人,工作人員超親切的,逛一個展場要跟好多人打招呼XD還有個人一開口就是字正腔圓的"你好",然後才問我說,"Chinese?"呵呵,到底老美現在是學會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了,還是純粹依照大數法則,代表現在在美國的中國人比日本人多了呢?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Wilson Plaza

右手邊看到的是Art and Culture center,左邊看不到的則是學生活動中心,不需要完美的構圖,大概就可以呈現出來這一個大片草地的那種舒適的感覺。

中間的草地似乎在保養所以用籬笆圍起來,但是兩側不遠處其實超多人在睡午覺(畫面中可以看到一個),這幾天其實已經開始有點冷了,所以曬太陽的地方變得比較熱門,我猜前幾個月大概是有樹蔭的地方人比較多吧:p

Royce Hall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以為Royce Hall是圖書館,也許是因為長得有點像是總圖,不過它不是......

Royce Hall其實是表演藝術中心,像下個月馬友友就在這邊有演奏會,可惜我買不到票= =

這棟建築物算是UCLA的地標吧,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兩作塔是不對稱的,左邊三個窗,右邊兩個。而且二三樓的窗戶也故意作得不對稱,設計的理念似乎是"Nothing, except god, is symmetrical."

另外,你可以看到綠綠的草皮,這邊的草皮沒有任何一塊不用澆水,宿舍旁邊有些只有一兩平方公尺的小塊草皮,都是依靠著人工灑水系統維生......同樣的,你看到的這些樹也都是喝自來水長大的......

KFOR


先講這件衣服好了

八月多在五分埔買的時候老實講我並沒有仔細的看上頭的的MARK

不過老實講,第一天穿的時候就發現了...那個時候想說應該不會有人盯著我看吧......結果...

第一個問我衣服的事情的是Jing,大概是seminar真的很無聊,她開到一半就問我說,為什麼我身上穿的是US ARMY...想也知道,我連台灣的兵都沒當過,怎麼可能當美國的兵......

這個還好,第二個問我的人是細胞生物學坐在我旁邊的一個老美,他問我說,"Have you joined KFOR?",那個時候我完全一頭霧水。他就講說"I was in KFOR."我只能回答他說,"I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接下來他指著我衣服的mark問說這是哪來的...我就跟他說我在台灣買的,糟糕...台灣的形象好像受損了= =


現在開始慎重考慮以後這件衣服要找個地方藏起來XD(最後這個藍的是正版的的KFOR背章)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Julia

這張照片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曾文萱,所以也許是眼睛像?!

Rodondo Beach


相較於Santa Monica的比較偏重購物以及Long Beach的比較偏重觀光,Rodondo Beach基本上就是比較平民,比較偏向飲食的海邊,感覺上應該也會符合台灣人的娛樂型態,但是這邊看到的多半是Hispanics。

LA往南開車大概一小時左右到達Santa Monica的市區,當然可以看到很多比較小型的plaza(畢竟不像LA郊區那個有錢),不過也看到很多公寓,聽說這邊是養老的天堂,老的時候在這邊買一間公寓,買東西就在旁邊(這邊我看到三家7-11...好詭異,其他地方都沒看過,這邊就開三家??),有空就到海邊曬曬太陽,生活不也很愜意?

美國人的娛樂活動和台灣是完全不同的,但其實也有一定的pattern,大概不出是星期六看球賽,星期天出去玩,所以星期天在那邊的家庭很多(但當然不會像淡水河那樣人擠人),有些人在那邊釣魚(只是聽說釣起來的魚都有蟲--海獸胃線蟲?!),有些人在放風箏,當然有錢一點也可以搭船出去逛,不過一個人15塊大概沒辦法常常搭XD

當然要講吃的東西,因為菜端上來就開始大吃了,所以也沒照下來,原本美國人在那邊開設的海鮮店都是self-serve,也就是說,他們只負責把螃蟹滾熟,再來從準備捶子、鋪桌巾、淋醬料,全部都要自己來。

但是陳大哥(我爸以前的家教學生)帶我吃的是韓國人在這邊開的店,基本上除了食物還是美式的,其他的東西都會服務,螃蟹殼也會有人一直幫你清掉。基本上第一盤點的烤魚非常失敗,基本上應該是吳郭魚或是鯛魚之類的魚,但是他們烤得非常乾,有點像是魚肋排那種感覺,還是有少數地方的肉算是鮮嫩,但是整條魚可以吃的地方大概不超過三分之一,然後旁邊放一整盤的薯條...加上沙拉和catchup...讓人覺得一點質感都沒有XD

接下來就是主餐-螃蟹。就算我們剛剛沒有吃完所有的薯條,但是,一個人一隻螃蟹還是夠恐怖的,那隻螃蟹大概就是那種紅蟳或是毛蟹之類的東東,反正很大一隻...在台灣大概是一桌人吃兩隻,這邊是一個人一隻,還好因為是新鮮螃蟹下去水煮,除了蟹膏有點鹹(因為是鹹水蟹),肉質吃起來很甘甜,不太會有很膩的感覺。旁邊的沾醬是奶油?!不過吃起來還蠻對位的,不過絕對不能沾多,而且我吃到最後都不沾了...因為你快要吃飽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吃太重的口味XD

吃完兩個多小時了....但是還是很飽........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Saxon Suite


首先還是講講到UCLA之前的事情好了
再來的路上就見識到加州的交通現在已經惡化到跟台北差不多的地步
(我沒說台中...因為台中其實比台北還會塞......)
LA的大眾交通在市內很發達,遊客使用其實很方便
但是對於住在市郊要到市內上班的人就很麻煩
因為9點要move-in所以我們七點半就出發了
最後超過九點才到
差不多花了一倍的時間
一路上就看著遠方downtown的上方濃濃的一層光煙霧(台灣的光煙霧不會這麼區域性,所以不太容易看出來)

這是我接下來至少要住到1月的家
最上面那一張是living room
由兩個suite的四個人共用
第二張是我的書桌和床
最後一張則是整個房間的全景

四個人共用的suite大概有個15坪,一廳兩房一套衛浴XD
不過最麻煩的我想大概是這個房間沒有空調!
沒有冷氣也沒有暖氣
讓我不禁開始擔心也許會需要什麼特別的保暖設備......(9月現在在沒有太陽的地方大概是18度左右的宜人天氣,應該是不會太熱啦)

室友是個巴西的交換學生
人很矮(大概150左右)
不過英文講得很好(反正不會比我差就是了XD)

另外一間兩個suitemates是美國本地的sophomores
跟他們只講了兩三句話,等一下有空在去聊~

進來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UCLA的行政效率其實很不錯,帶著照片的學生證竟然五分鐘就可以照相印上去

有了學生證之後順利的進到宿舍
比較奇特的是網路,竟然強制你一定要有防毒軟體才能夠上網
不過他們也有免費的防毒軟體供應就是了~

最後說的是dinning service
第一天吃了Rieber hall
其實只吃了兩三樣就飽了
最蠢的是我竟然吃了怪怪的中國菜......
看到一個60歲左右的華裔老伯伯在那邊煮就拿了一盤
然後不出所料的吃到了一盤很像泰國菜的東東
泰國米+有點辣的雞肉燴飯的醬汁
很無言的吃完之後很正直的評價:
還是比女六餐廳好吃很多!!!!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名片

從學期中就開始構想,後來受限於我的影像合成技術,一開始想的那些東西幾乎都做不出來......跑去圖書館K了兩本書,先熟悉一些可以做得到的技術,然後再回來做了第二個版本。
但是第二個版本太重視背景的圖片,漂亮的照片卻不是適合作為背景的圖片,那時候花了很多時間想辦法把漂亮的圖片變成色塊,卻不是太成功,而且也忘記了名片除了底圖和文字之外還需要有些layout。
從花東回來之後,發現我自己照的照片還蠻好用的,於是就做了這兩張。英文那一片背景是集集的濁水溪攔河堰,有用彩色筆筆觸來調整;中文那一張的大浪則是颱風天的東海岸,只有簡單的色調調整而已。



英文面

中文面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亞洲科學營(3)

呂同學:
由於我沒有實際參與過整個決定輔導員的過程,所以無法告訴你參照的標準為何,但是我們幾個相關的老師確實會對我們所瞭解的學生提供意見給基金會,供基金會做為參考的依據,尤其是相關學校的學生。例如:張恆豪就是我大力推薦的。
但是依照我們過去的經驗,找與自己理念相同的學生,在事務的執行上是較方便的。這不是一般公司的徵才,基金會也相對負擔了所有輔導員的費用,最早的想法是這些奧林匹亞的國手代表,免費接受國家的訓練,所以他們當然有義務要來服務做回饋,所以早期一直都是以奧匹國家代表隊來做這些義務的服務工作。平日其它科的國手在大學中忙於自己的課業,基金會也無從與他們接觸,當然就從物奧的國手中找,同時吳健雄科學營從第一屆開始即一直是由林教授胼手胝足的辛苦經營才有今天的規模,找物理人無可厚非,因為我們要找能容易溝通理念的。近年來基金會也開放給物理系以外的同學參與服務不是嗎?我只能說,優秀的人才很多,但是真得名額有限,不是你們得罪了誰的問題,學科學的我們不是這樣判斷事情的。
這次由於參加人數眾多,連我自己要帶的工作人員數量都從10人減至4人,因為劍潭床位不足,所以我才說我們要用最少的人力做最多的事。輔導員必須依學員人數配足,所以只好少我們這些工作人員了,但事情還是這麼多,今年可能更多呀!我們工作委員其實也很頭痛這個問題。
不過很高興聽到吳健雄科學營對你有所啟發,我相信將來你必定還有許多機會參加各類研討會,甚至有可能是某研習會站上台上的主講者,建議你就目前的現況做好自己的規劃,我相信臺中一中畢業的學生有很好的E.Q.可以處理圓滿。順頌
平安!
臺中一中凌美璦

--

看到這一封信的時候,我都還覺得基本上交換意見的誠意還夠
我那個時候是真的覺得凌老師沒有實際參與隊輔的選拔,所以不清楚這一份名單的可議之處

所以,我又繼續寫了下去

--

先謝謝老師這兩封回信~

我承認我會特別寄信給老師是因為我去年聽老師的意思
,隊輔似乎是兩位老師和林教授一起決定的。假如今年老師沒有參與決策的過程的話,我確實不該質疑老師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標準。不過我也是真的很想知道這個標準是什麼,雖然我覺得基金會可能太忙了,永遠都沒有時間告訴我們,但我想,既然申請了,問一下為什麼沒有被錄取,應該也是我應該有的權力吧。
至於老師質疑我沒有用科學的角度來判斷事情,我覺得還是要澄清一下
,因為這真的對我們這些學科學的人來講是一種很不能接受的質疑。錄取的隊輔我認識的也不少,至少在有形的經歷上我應該排在什麼位置上大概還有個底,我想老師如果有空去看一下我們寄去的資料以及簡歷,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一次隊輔的決定並不是依照"帶隊能力"、"英文能力"或是"服務經驗"來選拔的。當然,我承認老師講的"理念"可能也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但這種毫不客觀的標準,換句話說就是主其事者的自由心證,似乎也不符合老師對於"科學精神"的定義吧。
如果老師覺得我講的話太過激烈,覺得我沒有權力過問基金會內部的事
情,或是覺得像我的疑問不值得讓辛苦的林教授煩心,那我以後也不會再提了。

再次謝謝老師願意撥冗看這幾封信~

呂易璁6/29

--

我不知道是這一封信的語氣太強
還是凌老師並不能接受有人用她的定義反駁她的說法
總而言之
下一封信就很有看頭了......

--

呂同學:
1.由於帶學生到墾丁做實驗(7/1~7/4),所以沒有立刻回覆你的信。但7/3那天我北上到基金會開會,已將你的意見轉達,我相信明年會有改善。但同時我也告知基金會秘書,你的這件事我會處理,他們不需要再給你回信,因此我想我可以代表基金會回答你一些問題。目前為了亞洲科學營的事,他們很忙,就讓我以吳健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身份,處理你這件事。所以也請你不要誤以為基金會不理你。
2.我不知道確實的標準,因為我的確沒有參與整個過程,但是我確實給予基金會有關一些我所知道學生的意見,其中優秀的、建議錄取的不用說了,但即使一中的學生,也有80%以上的學生是我不認識或不熟悉的,那麼我也許就不做任何建議。因此我認為有一種狀況是:每位老師各自就所認識的學生提出建議,這些被推薦的學生人數也許就超過了所需要的員額,因此當然就有遺珠。
3.有時未必就照建議人所述錄取或不錄取,給你一個真實的案例,二年前曾經有一個學生,我建議「該生驕傲自負,目中無人,建議不要錄取」。但最後他進入名單,後來聽基金會秘書講:「有教授認為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更要讓他進入科學營來學習。」而這次我自己的學生台大物理系前三名書卷獎的得主,也沒有進入錄取名單,那麼你怎麼說呢?我接受基金會的決議,人生中總有遺憾不是嗎?
4.每人心中各自有各自的價值觀,也有對各種所認知事物的認定排序,所以我要提醒你,你所認定的排序是你個人的主觀意識。基金會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期待。
5.基金會是私人組織,我們有一個共識,要找可以協助整個活動順利進行的人,也就是可以與工作人員配合、或教授熟悉瞭解的學生,這點是很重要的。這不是公家機關,我們不涉及學生入學公平性的問題,所有的經費是林教授親自去募款來的,講座大師及教授是他親自去邀請聯繫的,教授團花時間開會、規劃、籌辦這些活動及執行一堆的瑣事,所以他們當然有權利決定輔導員是誰。如果你認為你有權利問為什麼沒有錄取?那麼我告訴你:「謝謝你的熱心,我們也很希望錄取你,但是真的名額有限,我們不得不接受遺珠之憾!」。
6.我說不符合科學精神的是:基金會絕不會以誰得罪了我們,就不錄取誰來作為事情判斷的標準。這點請給予基金會一定的尊重。
我想我無法給你滿意的答案,你畢竟還很年輕,但是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中老師們對資優班學生長期來存在的隱憂,真的建議你:「讓自己充滿感激的心!」有些事換個角度想,自己會比較好過,也讓別人好處理事情。其實我自己每年就以我自己的自由心證決定帶哪些學生上山去幫忙,我不認為我需要向我的學生說明我的標準,但由於我有必須保證把事情做好的壓力,所以我就憑我的喜好決定我要的工作人員。所以這樣告訴你吧!「只要有實力,永遠都存在有機會的。」我相信將來你會有許多的機會,好好去想一想,你要建立出一個什麼品味的品牌,決定就在你所呈現的一舉一動中。記住把真心呈現出來,不要作假、不要過多的包裝,只有真心才能打動人心。
臺中一中凌美璦

--

這一篇文章很明顯的充斥著一種老師對學生說教的態度

她似乎忘記了,是我從台中一中畢業之後她才進入台中一中任教,在一中他從未教過我;
在吳建雄科學營,我去年擔任隊輔的時候,她是工作人員,我們也有聊過一些對科學教育的看法,但是,從來就不是這種上對下的關係

而我最無法忍受的是,她自己用一種不邏輯的思考期待我能夠接受也就罷了,還說得一副好像不接受是資優班學生特別不感恩,這種以偏蓋全的態度我實在沒辦法容忍

最後就是她口中的隊輔選拔辦法
完全就是自由心證也就罷了
還有實例:
1.她很優秀的學生照樣沒辦法錄取
2.她覺得不適任的學生基金會也可以錄取

說明了基金會完全掌握生殺大權,也不必對任何人負責

這一點我完全不能接受

隊輔如果是你私下徵詢的,我沒話講,反正沒有公開報名的程序,想找誰就找誰,就像凌老師每年帶她的學生上山當工作人員,當然不是依照在台中一中的物理成績挑的

但是,既然是公開招募輔導員
大家都是一樣的履歷+英文能力證明
你當然還是可以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執行自由心證
但是完全不按照能力來錄取實在是有違一般的原則
就如同法官的自由心證不能夠睜眼說瞎話一樣(也許...也是可以的......)

於是我就寫了最後一封信

--

凌老師您好:

首先,我覺得很奇怪,既然老師沒有參與輔導員遴選的過程
,為什麼可以代表基金會來回答我有關輔導員遴選辦法的標準?我覺得老師既然是義務幫忙基金會的運作,實在不必要再以一個不瞭解輔導員遴選過程的立場來越俎代庖擔任基金會發言人的角色,個人覺得這樣既不妥當也不必要。

不過,既然您是代表基金會回復我的信,那我整理基金會的立場如下:

1.基金會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期待。
2.基金會有權力以自由心證決定輔導員的錄取 。

假如以上兩點是基金會給我的回應的話,我接受基金會的決議,人生確實總有遺憾,而我也不會再對此表達意見了。

最後,有關老師給我有關人生的建議,我欣然接受。但我不太清楚老師對資優班學生長期以來的隱憂是什麼,也不清楚老師帶的資優班學生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隱憂。不過,假如因為我而讓老師對於所有資優班學生有什麼不好的意見,那我也請老師將我和現在在台中一中的資優班學生分開思考,畢竟我已經從資優班畢業很久了。

無論老師相不相信我的真心,我確實是站在希望科學營一年比一年好的立場上誠心的預祝今年的亞洲科學營比去年辦得更好!

呂易璁7/4

--

呂同學:
對於你所說我沒有權利也不適當代表基金會來回答你的相關問題,這點我無話可說。所以也請你不用再把信寄給我了!
臺中一中 凌美璦

--

得到這種回信是意料中事

我認為不錄取我基本上是基金會賞了我一個巴掌
不認同我的能力的話,就大聲的告訴我我哪邊不符資格啊!
就如同諾貝爾科學營的教授可以講說我的普物不夠高分

自己知道這件事情做得不對
不回信也罷
或者回信的時候稍微語氣和緩一點,也有助於緩和像我這種受害者的不平之氣

但明明黑箱還能這麼理直氣壯
讓人覺得台灣這個社會實在有問題
好像錯誤的事情只要包上"社會現實"的外衣就可以蒙混過關
質疑的人不是"太年輕"就是"太驕傲"或是"不懂做事的人的難處"
這樣的態度出自於台中一中特教組長的嘴巴
實在讓人不敢領教

亞洲科學營(2)

林教授、凌老師以及所有吳健雄基金會的老師你們好:

我是臺大醫學四年級的呂易璁,對於輔導員的甄選有點不太明白
,不知是否能夠說明給我聽。
當初在公開甄選的時候,輔導員的五個條件是:大二以上之理工醫農系所學生、工作認真負責,個性開朗活潑、英文流利、成績優秀、曾經參加吳健雄科學營者為佳。
我當然符合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條件;
我的英文能力證明除了ibt 109分(相當於cbt267)之外,今年也獲選臺大交換往UCLA化學系,即將於九月出國。也曾經在APMSS之中擔任臺大代表,也曾經擔任ICHO的guide,雖不敢說英文非常流利,但自信接待國際學生或是將大師演講的內容解釋給學員聽應該都不成問題。
工作有沒有認真負責要讓別人來評斷,但是我擔任過醫學之夜的總召以及醫學系的班代,對於幹部工作並不陌生,也絕不會怠惰自己的職責;擔任過醫學營隊輔長、ICHO、吳健雄科學營的隊輔,我想個性有沒有開朗活潑雖然不見得可以從簡歷上看出來,但去年只要稍微和我有接觸,就應該知道我對隊員的輔導以及對於科學教育的參與,都是不遺餘力的。
至於成績又不優秀,我對於自己的理工能力還算有自信,而且就算身為醫學系四年級的學生,明年仍然獲准到UCLA去學習化學,也許沒什麼太了不起,但勝任這樣的工作應該不能問題吧?
觀察名單,裡頭有很多我認識甚至與我熟識的朋友,我當然不敢說我一定比他們適任,但是我們這一些不同系所、不同年級的人有不同的經驗本來就是很正常,但我還是想聽聽選取輔導員的標準,也希望這樣的標準能夠綱舉目張,成為基金會往後選才的共同標準。
最後,我也對基金會的隊輔招募感到有些疑問,我的申請書寄出之後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回覆,而且公告的又很晚,而且也沒有通知我,本來特別為亞洲科學營而調動的行程現在變得留在台北也沒事,回台中又要專程跑上來好幾次。也許基金會今年是第二年擴大招募輔導員,但我想想報名輔導員的同學們都是對於科學教育以及提攜學弟妹很有熱忱的先鋒,這一些小細節稍微注意一點,也會讓我們不會感到不受重視。

最後,營隊圓滿順利

呂易璁敬上6/26

--

過了幾天,基金會沒有回信
倒是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台中一中的特教組長凌美璦老師回信了

--

呂同學:
就我所知,由於科學營多年來的努力及呈現出的品質,讓吳健雄科學營成為許多學子積極希望參加的營隊,同樣輔導員的工作近年來也呈現熱烈報名的狀況。今年就我所知,輔導員的徵求報名人數就破百,個個都很優秀,但限於劍潭場地的限制,人數不得不作限制,我們必須以最精簡的人力做最大的工作。很遺憾我們不得不有遺珠之憾,不過也相信以你從醫的角度來看,將來勢必有許多服務的機會,可以供妳發揮。
對於基金會無法一一通知,我要以一中的老師身份告知你,吳健雄科學營為每年的營隊規劃可謂嘔心瀝血,許多人都在為台灣的這一批學生默默的貢獻心力,毫不計較。其中聯繫、規劃、執行等等工作的繁瑣及複雜,不是你所可以想像,讓我們以一顆比較包容的心來看待這件事吧!網路上的名單公告,其實就已經在告知所有的應徵者:「錄取者,歡迎你加入服務行列,也請珍惜這個機會及承擔起責任。未錄取者:謝謝你們的熱情報名,希望將來仍有機會。」我相信基金會很感謝所有應徵者願意撥空幫忙,而制度也許有缺失,我會請基金會也許明年增加給未錄取輔導員的同學一封謝涵,使程序更圓滿。謝謝你的來信,也希望你別洩氣,持續這一份關心科學教育的心,隨時貢獻自己的心力!
臺中一中 凌美璦老師(吳健雄基金會工作人員)

--

第一封回信還算得體
不過並沒有回答我所詢問的問題

我承認那個時候我把凌老師當成可以講一講真話的人
所以才寫了第二封信(這一封信對基金會就有些微詞)

--

凌老師您好:

先謝謝老師的回信,我想基金會不回信是意料中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把這一封信也同時寄給老師,假如造成老師困擾,我在此也說聲抱歉了~
我想,雖然老師還是沒有告訴我基金會是用什麼標準決定誰是疑珠、誰是明珠,不過我們這一群曾經報名過隊輔的人都知道有些人不被錄取是因為得罪了某些人,跟我相似情況的人也不只一兩個,我想凌老師應該是比我更清楚的~不過,我跟林教授沒講過三句話,哪邊得罪他我實在也不太瞭解就是了......
最後,我要以一個多次參與吳健雄科學營的老人的身份講幾句話:吳健雄科學營在我高中階段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我對科學營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有些話我還是一定要講。以往隊輔沒有公開選拔的時候,林教授就近尋找他比較熟悉的物理國手們來擔任隊輔,我覺得可以說是一種從權的手段,但是,這兩年隊輔公開徵求,卻沒有一個同樣公開公正的選拔程序。而且,我也必須很慚愧的說,這幾年下來,吳健雄科學營的隊輔一直是整個活動相對鬆散的一個部分,這也是為什麼我去年當過隊輔之後也對基金會提出了幾個建議,也是希望這個活動越辦越好,能夠讓更多的高中生得到更大的益處。

呂易璁敬上6/28



亞洲科學營(1)

6/15公布了隊輔的錄取名單,但等我自己看到這份名單已經是6/24

我沒被錄取並不奇怪
就如同我進不了諾貝爾科學營,因為他們是按照學校、系所、年級分配名額的,我在台大醫學係顯然不夠優秀,沒錄取我也無話可說。
我也拿不到教育部學海飛颺的獎學金,因為這一份獎學金自從開放給非奧林匹亞的學生申請之後,名額就變成商學院的天下。
但是,亞洲科學營不同,他沒看成績單,看的是履歷和英文能力證明

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看這個名單好了:


王浚帆(台物四) 王臨雍(台化二) 吳孟昌(師大物) 吳晟彰(清電機)*

吳紫瑜(成物四) 李佳盈(台電三) 李逸哲(交光電) 杜伊婷(師大物)

林健華(台化二) 林穎璇(超神人) 姜昌明(台化四) 柯秉志(交生科)

洪珊(?) 胡培琳(台物三) 高竹嵐(台數四) 涂耿華(台醫二)

張恆豪(台醫二) 張靜文(太多人) 梁家斌(交電物) 陳柏蓉(太多人)

陳學毅(台資三)* 曾建堯(jerryb) 曾若雅(成物四) 黃天亮(台資三)

黃柏森(台資工) 黃若鵬(成資工) 廖柏翔(不清楚) 劉乃瑄(交化四)

蔡孟儒(不清楚) 鄭仁和(不清楚) 鄭為晉(台資二) 鄭絜媛(不清楚)

蕭格仁(台電三) 簡膺豪(淡應物) 謝廷松(台生三)* 簡秉凡(台心四)

簡揚庭(台物研) 蘇曼儂(台化二)*


就我以往的習慣,我很少會真的去爭什麼東西
通常碰了壁只是摸摸鼻子自認倒楣
但是這一份名單裡頭,我可以認同的大概只有五個人
在我認識的人裡頭,我很想問"為什麼錄取他而不錄取我的,大概就有四五個"
無論如何,我終於還是寫了封信去基金會

雖然我知道多半是不會有人回信的!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分手的哲學

考小組前,不想念外科
隨便再來寫一些雜感~

--

昨天又當了一回鄉民,看到上次那位女生寫她對"背叛"的看法
突然有兩個心得~

那個女生提到
"變心不是背叛,因為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
祕而不宣的變心才是背叛,因為過度行使自己的自由而妨礙他人的自由,
並且是對彼此的不尊重。"

秘而不宣的變心,就是她對"劈腿"的定義吧

其實假如不是當事人
講這樣的話大概一定會被說是"天真"吧

分手並不一定要彼此傷害
分開對兩個人都好的狀況並不少見
和平分手事實上也是成熟心靈的表現

但我想,劈腿為什麼無論在世界的那個文化都被人深惡痛絕
並不是在於"秘而不宣"的變心
而是"傷害對方的謊言"以及"不對等的條件"

謊言不是不能講
但是必須要出自於一種善意
尤有甚者,謊言並不能因為一句"為了你好"就可以自我合理化
更重要的,謊言必須要是一種"承擔責任"的表現
說謊必須要在你決定為對方承擔這個謊言的一切後果的時候才能講
(以上離題XD)

反正,謊言的壞處大家都知道
那我來講講什麼叫"不對等的條件"
婚姻都有人想定契約
我在這邊也先把愛情比做一份契約
當兩個人決定簽訂這一份契約的時候
都應該要有一種在這份契約結束之前不能背信這樣的覺悟
契約的結束當然也必須是兩個人的協定

大聯盟的超級明星棒球選手常常會簽訂一個"逃脫條款"
說明自己在契約的第幾年可以自己決定終止這一份契約
這已經是球隊對這個選手極大的禮遇
但這個條款事實上卻是存在一個但書
"在決定逃脫之前,不能夠先和任何其他球隊接觸或得到任何有關新契約的保證"
這個比喻回到愛情的世界裡頭就是:
"在決定分手之前,不能夠先和任何其他人搞曖昧或是得到別人喜歡自己的訊息"

實際執行上很困難
假如要硬凹也很簡單
(就好像大家都知道JD Drew跟紅襪隊眉來眼去很久了......)
但這是一種對於感情的一種基本道德
而且,假如一段關係是從背叛開始的,又怎麼能保證不被人家背叛呢?
(我不知道紅襪隊和JD Drew的合約裡頭還敢不敢給他逃脫條款XD)

回歸我對整件事情的結論
愛情這種東西沒有什麼對錯
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可以做的虧心事有夠多
最終還是只能歸結到自己的良知和對人最基本的善意
既然曾經彼此給過承諾
有的時候為了對方自己受點苦,又有何妨?

--

那第二個心得呢?

我感覺她並沒有走出這個陰影
(事實上根本沒有人能夠好得這麼快吧@@)

越是需要一再說出來強化的
越是自己心中還有所懷疑的

我上一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就是因為還愛得很深
所以無法去怨恨、無法去責備
但是傷害並不會因為自己裝作不沒看到就自己消失

在我看來這只是心理學上"理智化"的過程罷了
這在心理學上雖然不是最成熟的防禦機制,但應該也還好
另外還有同樣屬於neurotic mechanism的repression(潛抑)
還有最高級的mature mechanism
humor以及suppression(壓制)

我想,要達到mature之前
總還是要一段時間的沈澱吧
而在諸多neurotic mechanism之中
理智化在台大大概是更常被使用的防禦機制吧~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戀愛還是談戀愛?

"我們那時太忙著談戀愛了﹐哪裡還有功夫談戀愛﹖"

~~張愛玲 傾城之戀~~

什麼是戀愛,什麼又是談戀愛呢?
或者說
愛上的是一個人,還是戀愛的感覺呢?
或者說
幸福是因為自己愛上對方,還是因為對方愛上你?
甚至說
結婚的對象還是戀愛的對象呢?

突然發現這些不同的講法,講的實際上是同一回事
(本來想要一言以蔽之,卻發現有點困難......)

似乎還是要從什麼叫"幸福"開始討論起:

戀愛的幸福在於"愛"而不在於被愛
就好像光良唱的"有你在心上,已經是天堂"
相對的,談戀愛的幸福在於"回饋"
基於"愛"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最大的回報也許是對方的笑容吧
但是談戀愛有的更重要的感覺叫"彼此相愛"
熱戀中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感受到對方也愛自己的那種感覺

幸福當然很主觀
基本上不脫一堆神經傳導物質的作用
或許我的劃分也很主觀
不過我想要把幸福的原因劃分成兩類

一類是"來自內因的幸福"
簡單說,就是讓你作夢都會笑的幸福
一類是"來自外因的幸福"
吃到好吃的東西...很幸福
看到好看的電影...很幸福
男朋友帶來暖暖的宵夜...無價(XD)

兩種幸福不是mutually exclusive
但卻是獨立事件
來自內因的幸福當然不是"愛"或"不愛"
來自外因的幸福當然也不是"愛我"還是"不愛我"
量化來講,也許我愛她五分,感受到她愛我一分
合起來就有了六分的幸福

回來講到那個可憐的女生
我不知道她有沒有去hate版po文
也不知道那篇文章到底呈現出來多少的真實
不過一個願意給予男朋友和第三者祝福的女生
我不知道我這輩子還會不會再看到第二個........

我想,那個男生也許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但應該還不瞭解他錯過了什麼.......



我個人覺得愛不愛一個人是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改變的
可以在一夕之間改變的就是"感受到他愛我的程度"
就如同,發現他愛我的瞬間,馬上就在外因的幸福上大幅增加
假如是感情慢慢淡了才分開,那這種反差還不會太明顯
但這種爆炸性的分手相當於馬上讓外因的幸福降到0
假如在這段感情之中來自內因的幸福不夠堅定
由愛轉恨也是一夕之間的事情吧.....

--

突然想到,人家不是常說,愛的越深才會傷得越深嗎?
也許,痛苦也並不是一種相對於幸福的向度
而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事件吧......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X壽司食記

隔了好幾天才寫
嘴巴裡頭早就沒有那天吃壽司的味道了@@

不過還是覺得這件事情值得寫下來~~

本來連人名一起寫出來了....
後來想想還是略去好了......

----

這家店不在公車捷運到達的地方,交通實在很不方便
為什麼要去?
當然是被揪去而不是揪人去的......

她似乎吃過兩三次
其中有讓人家請的(好發)、也有自己買單的
反正就是她很推就是了
要我坐計程車專程去吃一家餐廳,還真的不常見orz

總而言之
星期六不但是我第一次吃這家店,也是我第一次坐在吧台看師傅做壽司
點餐的時候其實充分顯示了我是個沒主見的爛好人......
她要吃的她就點了,兩個人分攤
我想要吃的,她就一副面有難色的樣子
最後我只能點些一人份的東西自己吃
這種感覺簡直比純粹當分母還囧上百倍......

雖然說我這幾天突然體認到"正妹經濟學"與"好人經濟學"(過兩天有空再來寫)
但是我實在不太懂
想要吃有一點價位的餐廳
為什麼要一副好像付不起或是沒帶錢的樣子呢?
假如不是坐在吧台也就算了
坐在吧台然後一副擔心錢沒帶夠的樣子難道不會覺得很糗嗎?

我以往的吃飯經驗
要嘛是合點,然後一起攤
要嘛是各自點,各付各的
否則就是說好誰要買單了
像這一次這麼奇怪的,還真的是第一次......

也許就是這樣,品味美食的心情打了折扣......

----

其實我也知道這一餐品味美食的成分少
純粹發洩情緒的成分大

雖然說我早就習慣了有女生主動找我吃飯的時候
常常不是抓我去當分母
就是要找我做失戀諮詢......

原本是想說
聽說男生身邊有正妹的話身價會上升
想說就當作增加自己身價的代價吧......

不過後來想一想
吃飯那種地方身價上升有個屁用啊
又不是舞會勒= =


算了,假如換做從前的我
大概連這篇抱怨的文章都不會寫出來了

但我今天想來想去
還是覺得她應該要知道自己給我製造了一種不太好的感覺
下次去餐廳...不要再搞這種活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戲碼了orz

----

想看菜單的看這邊:

軟殼蟹壽司
吃起來味道很協調,不過我實在不會吃軟殼蟹,不知道這樣料理究竟有沒有呈現出原味來

握壽司
當然不能說難吃啦,但我也不太懂握壽司的品味原則
聽說握壽司是要吃他的醋飯的,但我只會吃生魚片XD

海膽手捲
很少吃海膽,不過那一種很特殊的鮮味還是蠻有感覺的

鹽烤蛤蠣
很新鮮啦,不過究竟有沒有一個70塊的價值我不太清楚orz

----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這篇食記一點都不像食記呢?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行到水窮處

突然發現王維還是有他獨到的修養啊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樣的境界顯然比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更深刻的禪境啊

剛剛查了一下
"山窮水複疑無路"是陸放翁的句子

也難怪
放翁一直到死都悲不見九州同
懷著這麼強烈的執著
又怎麼可能像摩詰這樣灑脫呢?


山窮水盡了嗎?
目前看起來至少還有一條路吧~
順著走下去,該到盡頭的就讓他走到盡頭吧
不用再期待那些虛無縹緲的柳暗花明

也許,真的到盡頭的時候
我也能學學王維
笑看那另一片不同的光景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22歲,是不是到了該和家人戰鬥的年齡了?

莫名其妙被刮一頓
心情相當差

大概是最近碰到好幾件我駑鈍的頭腦無法理解的怪事

一直以來
無法歸因的事情總是造成我很大的心理負擔
我沒有辦法用邏輯的方法去思考
就沒辦法用很系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那件事情就會在我的備忘欄上停留很久
每次看到都煩心一次

整件事情要從我預定8/15要出遊開始講起
本來是覺得在美國鐵定是要自助旅行了
沒理由在台灣是不行的
慮及有些老同學明年之後就不會再是同學了
想說出去玩一玩就當作一次回憶吧~

沒想到上兩個星期我老媽上台北
竟然覺得太危險?!
然後我老爸雖然不置可否,但是他顯然有他一套很神奇的邏輯
覺得我在出國前應該"只想著一件事情"
雖然最後在我堅持之下,總算還是可以去
但我那個時候就覺得畢業旅行離出國太近大概九成九九是會被打回票的

今天早上要刷卡交UCLA宿舍費的時候隨口問了一下
果然是不行
也就認了

晚上回來仔仔細細的把contract看了一遍
又爬了Q&A的幾篇文章
大概可以確定所謂的early arrival只是把入住時間從9/21提前到9/20
對我參加9/17的internation student orientation並沒有幫助
雖然寫信去問那邊的同學看看他們對於那個orientation看法是怎樣
但我想大概也可以猜到結果~

反正我如果提早去UCLA沒有宿舍住當然無從認識那邊的同學
(就算去住UCLA的Hotel大概也不會碰到什麼人......)
當然就沒辦法達到所謂"儘量蒐集資訊"的目的
假如orientation評價真的那麼好
很想參加話,大概就要住我爸的朋友家吧@@

結果我爸大概就開始以為我想要說服他讓我去畢業旅行吧......
然後就開始刮我
從刮我不如小我兩歲的右駿那般獨立自主(什麼跟什麼......)
又刮我好像沒有做好準備就要出國(明天要出國了嗎?!)
然後再刮我說我也沒確定人在Oakland的許廷安什麼時候有空(都還沒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有空......)

最後的結論竟然是
"我又沒你懂,幹嘛問我"
我不問他當然也可以確定行程
但假如他們連我在國內想要玩了三四天都可以有意見
那我假如和那邊的人聯絡好時間之後又有意見跑出來
那我在朋友面前怎麼好意思......

整通電話就是一整個莫名其妙
本來只是想要跟家裡講說,假如我要參加orientation就要請他們聯絡他們的朋友
結果一路扯到獨立不獨立
準備充分不充分
然後既然他們不懂情況又想管
怎麼又不願意聽我把整件事情講清楚呢?

這個時候就要感慨
有幾個同學跟我一樣在家裡這麼沒地位的啊......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UCLA宿舍申請


這篇文章我想以後假如需要的話可以貼到交換學生的網站上吧~~

右邊這隻就是醜醜的Bruin~

UCLA的宿舍是只能online申請的
申請的系統直接會跟你要一個Bruin Online的ID
要申請自己的Bruin ID則需要UCLA ID

五月中的時候我在四天之內打了兩通電話到交換學生中心
就是想要弄清楚我什麼時候會拿到自己的UCLA ID
因為宿舍的申請deadline是美國時間6/1下午五點
雖然他一直講說不用擔心6/1的期限
但不知道是我理解有誤,還是他呼愣我
他一直講說UCLA ID"已經"用air mail寄過來
但最後我收到的是一封含有ID的e-mail......

相對於某些學校很早就拿到了入學許可
UCLA在5/2通知錄取之後
入學許可卻直到西岸時間5/30下午才下來,表示我是到台灣時間5/31早上才拿到我的ID
這種時間真的讓我頭大到了極點
假如他已經超過6/1才給我帳號
那我可以理直氣壯的無視期限
但他給了我兩天,似乎就是讓我非得在這兩天之內完成申請程序似的......

結果,一申請就又出問題.....
在我用UCLA ID啟動了Bruin online的ID之後
進入了Housing application的畫面
出現了三個選項
"Single undergraduate"
"Single graduat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family"
雖然我是醫學系大五...但我申請的仍然是undergraduate的program
沒想到,選了第一項之後
竟然出現了
"You are either ineligible or have already filled in the application."
......
於是,我try了single graduate那個選項
竟然可以進去,一路填啊填~
然後發現研究生宿舍除了Weyburn大概離campus有5 miles......
......
想當然爾,我沒有簽信用卡
然後馬上寫信去housing department
問他說我申請卻沒匯錢的研究生宿舍到底會不會有影響(因為沒有取消的地方@@)
另外一個問題當然是"我是undergraduate,為什麼不能申請undergraduate的宿舍......"
(研究生宿舍比較大,但沒有家具,有停車位,但超級遠)
這是台灣時間5/31的早上,也就是那邊時間的5/30晚上
要等回信大概就要等5/31了@@

於是...
我等啊等,結果等到的回信是
"The application would not be sent to our office if the payment isn't made."
但是卻沒有得到我最想知道的問題
"究竟我能不能申請undergraduate的宿舍"
他卻沒給我正面回答
於是我當天晚上只好再寫一封
重新問了一遍
得到的答案是
"You should be able to apply for the housing with valid Bruin ID."
囧~
可惜我收到這封信的時候...以經是台灣時間6/1的早上了....

怒氣沖沖的買了國際電話卡,想說半夜應該又要來打電話了
(前兩次打電話是用右駿的網路電話...這幾天他回新加坡了......)
晚上跟德程看電影散心
得到了一塊據說可以闢邪的古玉?!
回來上網想說隨便try看看
結果一點single undergraduate就進去了(這時時間是美國時間6/1早上)
而且裡頭身份欄也註明了transfer student
大概花不到十分鐘就申請好了

現在看起來就剩下分發到哪個宿舍的問題了

UCLA真的很機車
非得要搞到最後一秒鐘
讓你緊張個半死才爽......

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倒數計時

寫過不只一篇有關時間的文章了

不過這一篇要寫的主題是橋牌

四年橋牌打下來,寫過的心得感想總有個四五篇
我想,現在要寫的這篇大概是最感傷的一篇了吧

自從知道要出國之後
似乎在橋牌技巧的磨練上就有點放鬆了
大醫盃那一陣子打牌確實很多
但是真的學習早就打了很多折扣
輸掉似乎本來就是意料中事

前三個星期的陽明盃
特別找了一些比較厲害的朋友組隊
徵得了學長的同意並沒有跟系上組隊
當然是懷抱著想得名的希望
實際上卻打得很糟糕

上星期跟系上學長組隊的東吳杯
反而很意外的打進了四強
雖然最後也就是第四名了
但某種程度上已經圓了我出國前對於橋牌的最後一個心願

我想我的心態很怪
在得獎之前,心裡想著要得獎
卻也沒有什麼積極的作為
當然也跟我長久以來對系橋的無力有關......
在真的得獎之後,當然高興了一陣
但這幾天也一樣沒什麼打牌
感覺上我對橋牌的熱忱慢慢的消退了......

我當然知道自己最近總是感到沮喪的原因是什麼
也知道還沒畢業就一副在等畢業的樣子
實在很不健康......

一再地告誡自己
"於法不說斷滅相"
但總是在有意無意的計算著自己剩下來的日子.......

相遇太早

當我們再度相視微笑 成熟的心有一點蒼老
許多的傷痛都已經忘掉 記憶裡剩下的全是美好
妳我都找到新的依靠 過去對錯已不再重要
只是我們都清楚地知道 心裡還有個劃不完的句號
只怪妳和我相愛得太早 對於幸福又了解的太少
於是自私讓愛變成煎熬 付出了所有卻讓彼此想逃跑
上天讓我們相遇得太早 對於緣份卻又給得太少
才讓我們只能陷在回憶中懊惱


歌詞裡頭的某些東西和這篇文章的主旨不太合
但我想精神是一致的

某一部份的自己從大一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始終覺得自己應該上天下地去尋找the one

另一部份的愛情觀卻受到效益主義的思想
慢慢地覺得有個喜歡自己的人應該比有個自己喜歡的人還要幸福

只可惜
無論遇到的是我喜歡的人還是喜歡我的人
那個人似乎總是和我處在不同的愛情觀成長階段: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愛情觀
一種認為不討厭就可以交往看看
另外一種則認為喜歡要大於一個絕對的界線才能夠交往

當然,假如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
兩種觀念其實是一個連續的光譜

但從愛情的角度來看
有的時候只要兩個點沒有重合就已經足夠悲傷了


當一個人認定了另外一個
卻沒有得到相對的認定的時候
這是一種悲傷

當一個人接受了另外一個人
卻發現彼此有著無法磨合的歧異
這也是一種悲傷

當一個人喜歡另外一個人
卻不敢說出口,靜靜的等待時機過去
這會造成後悔

當一個人沒有感覺到被另外一個人喜歡
卻做出了傷害人的事情
也會造成後悔

唉~
本來以為前三年聽的聚散離合已經足夠的多
多到我看瓊瑤小說都可以猜到結局了

結果這一年聽到的、感受到的事情
竟然還可以超過前幾年的總和.......

到了大四
人人都有種急迫感
太多事情如果不做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有些話如果不說以後就一定會後悔
所以才會發生了這些光怪陸離的事情吧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ACMilan對Liverpool




這一篇就沒有八卦了

純粹就是我今天早上兩點四十五爬起來看球的一點心得而已

--

話說自從世足踢完之後就沒在看足球了

不過照說,歐洲冠軍杯決賽這種等級的比賽雖然年年都有
但年年也就不過一場而已~

相較於世界杯各國球星匯聚
歐洲第一流的球會陣上當然也是眾星雲集
更重要的是這些明星們都是很有默契的搭檔
相較於世界杯的燃燒生命的那種熱血當然又有所不同
但應該也是有其不能小覷的魅力吧

(唉,就是這樣所以我才會半夜爬起來看球啊XD)

--

那我們就直接進入球賽吧~

ACMilan不能說不是強隊
兩年前也同樣打進歐冠的決賽
但是,今年少掉舍夫琴科的陣容其實喪失了很多競爭力
今年和國際米蘭的兩場德比其實都敗了
但是,憑藉著主場過人的實力(相較之下就是客場普普@@)
卡卡金靴獎等級的演出
四強終於淘汰了冠軍大熱門曼聯

另外一支球隊就更熱血了
Liverpool和四強的另外三支隊伍簡直不是同一個等級的球隊
假如用球星的薪水可以直接決定實力的話
那Liverpool大概連八強都打不進吧......
但是Liverpool卻是一支非常善於打歐冠的隊伍
純然力量型的球隊之中幾乎沒有明星
陣上除了Gerrard和Crouch之外
四強遭遇切爾西打到PK賽才憑藉著門將Reiner獲勝

也許因為我世足是支持德國的
這一隊和世足的德國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很會撲點球的門將
一個強大的中場
一個著名的前鋒
(其他人都沒聽過XD)
還有就是兩翼調中的打法~

所以這場球我大概看十分鐘就決定要支持Liverpool了吧
算是一日球迷總喜歡underdog吧:p


終於要進入球賽了><"

這一場看下來其實有點悶
ACMilan整場踢下來像是一群遊魂
低級的失誤一大堆
掉球、Bad pass最少各出現了四五次
射門的次數也非常少
不過後防線上的Gattoso仍然不愧是義大利第一鐵衛
好幾次幾乎製造出來的單刀都在後防線的壓迫防守之下被逼到兩翼

當然上半場結束之前的那個22m自由球顯示了勝利之神仍然對著ACMilan微笑
從頭到尾可以說完全被壓著打的ACMilan
連那個22m的自由球都是一個不算太明顯的犯規
甚至踢得也不是很好
只可惜Liverpool的後防線更差
竟然放掉了Inzaghi,讓他碰到了小皮球......

下半場Liverpool還是一樣不斷猛攻
也有不少次抽冷箭的機會
但是陣上似乎並沒有能夠踢出世界波的高手
也沒有滲透力很強的前鋒
最終時間不足全線壓上之後又被Inzaghi一個反越位單刀進了一球終於鎖定勝局

聽主播說
Liverpool似乎沒有穿紅色主場球衣在總決賽輸過
這一次似乎破功了XD
不過這就是足球最難以捉摸的美麗之處吧
一場90分鐘的球賽
決定勝負的關鍵卻常常只有一秒鐘
就算你控制了90%的比賽
敵方一顆進球就讓你前功盡棄了

PS.沒看到點球啊~~~
沒有見識到Reiner撲點球的神威啊~~~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菁英的傲慢

剛剛才突然發現了為什麼我昨天一直覺得不是很舒服

我被講:"你怎麼這麼好辯?!"
但我實際上只是一貫的喜歡對很多事情抒發一些自己的觀察和想法而已

我不知道我倒底表現出多少這種傲慢
但我很清楚的知道這種心態其實很難避免

就好像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
著述東扯西扯講了一堆
實際上就是一句話
"孔子不太喜歡和平凡的人交友"
繼續演繹就是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感受到一種感覺
佛家曰"嗔"
強烈一點的講法就是厭惡
有時沒那麼強烈
就是純粹不願與之並列的那種感覺

社會學上講得很清楚
人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假設的群體裡頭
某種程度上去排斥這個群體之外的人
一個人假如活在很多種不一樣的群體之中
那這個人能夠看到群體之外的世界也就會比較大一點
這種排斥外群的想法也就少一點

相對的
一個人活得越封閉
長久以來只和自己所認同的同群體的人接觸
就會慢慢的發展出一種傲慢
我今天要指出來的
也是我覺得自己以及身邊的不少人都要深自思考的
"菁英的傲慢"

就如同身高、膚色、種族一樣
有的時候智商甚至是教育的水平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
是一種階級的藩籬
一個人享受自己superior的階級的同時
是不是應該體認到自己的優勢而能夠對處於劣勢的人稍微寬容呢?
寬容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傲慢實際上是在隱藏自己在另外一群人面前的自卑!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自己講出來的話本身並沒有惡意
有時是
"真的行內的人就到那些二三十名的人有多平凡"
或者是
"那些外系的人還以為念我們系就是XX新貴,實際上呢?"

換個人舉例就是
"考試就考前猜猜題就好啦"
或是
"神經學哪有什麼困難~"

以前我曾經想要以一種反諷的語氣去寫一篇醫學系裝弱和嗆人文化的小說
不過後來還是覺得我比較擅長這種直陳利害的文章寫法@@

不過回頭來講
也許就是因為被歸類到那個同類的群體裡頭
才能夠聽得到這些傲慢的言論吧

也許
這些很自然表現出自己的傲慢的人
才是一種真誠?!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曠男怨女的對話

昨天請何XX吃飯
主要是問去UCLA交換的事情

結果竟然一口氣嘴泡了五個小時......


其中有關UCLA的事情我都寫在版上了
但是其實也聊了很多別的東西

其中最恐怖的就是可以感受到她三句有兩句在怨嘆她只有一堆哥兒們沒有男朋友XDDD

照她自己的形容(可信度待考證)
1.她會化妝(只是平常不畫)
2.她會跳舞(在UCLA看了一堆跳舞也去修跳舞的課)
3.她處在男女比例非常懸殊的電機系(不過感覺上電機應該還不算是最懸殊的@@)
4.上大學之前以交男朋友為首要志願(結果拿到一堆書卷獎卻沒有男朋友XDDD)

當然,我側面聽起來這位足以和薛涵中並稱92兩大女超人的神秘人物
其實男生緣好得不得了
去國外都有學長接送
生日的時候也是會收到一堆禮物,也有十多人的大慶生會
(其中從已死會男生手上接到的比例不詳)

不過她似乎很喜歡跟男生作這種曠男怨女對話@@
類似:

"我要去MIT了,那邊女生很少...我會不會找不到女朋友啊~"
"叫你選Stanford你不聽,跑去那邊又冷又沒有女生!"

或是

"何明潔,我覺得你沒有很醜,為什麼沒有男朋友呢?"
"......."

甚至是

"何XX,你妹妹很正,介紹一下XDDDD"


老實講,昨天只覺得這些跟我同屆的人現在都要念研究所了
各個名校,有獎學金的也一堆
實在讓我很無奈......

不過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
我不知道哪類的人很容易induce這類的對話出來
至少我也是一個可供study的case= =

我想她自己也很清楚
"太優秀又太有自信的女生會讓男生覺得很遙遠"
感情的世界總是give and take(這似乎是劉必榮教授最喜歡的XDD)
從自己出發當然會想要從這個感情之中得到什麼
同樣的,也會推論想要得到這份感情又必須付出什麼~

還記得美麗境界的一個橋段
三個女生在bar裡頭坐在一起,其中最受歡迎的通常不是那個最漂亮的
原因就是男生喜歡漂亮的女生,但是卻下意識的選擇對於自己來講最有機會的女生

同樣的,當一個大神出現在你面前
她似乎已經有了一切,什麼都不需要你幫忙
你發現自己不知道要怎麼give的時候
就會覺得這個女生遙不可及~

簡單來講,也許有些男生渴望那種"罩"女生的感覺
但是多數男生是必須從"罩"女生的過程中來追求

This is reality!


另外一個怪怪的事情是:
何XX似乎很好奇醫學系的女生死會率如何
她一直覺得電機系的女生只能等
似乎認為高學歷的女生反而更被動@@

說實在的,她怎麼想我不在乎
但重點是為什麼不只一個這類高學歷的女生給我的感覺反而常常是極度被動呢?
無論是很多人喜歡妳、一個人喜歡你、沒有人喜歡妳
愛情本來就是一種bargaining
除了靜靜等著別人來出價
有的時候也是要自己主動出價的~
要處於領導地位,就要掌握主動權!

這句話對男生來說適用
對女生而言也同樣適用


PS.以上分析based on男人專家allnovels的觀察
存在的bias請多多包涵

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毒舌

輾轉難眠,不是因為書念不完XD

事實上,晚上的那場文章風波,讓我想起了小學時代的好多畫面.......

我不知道小學的時候有多少同學是因為說不過我而討厭我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毒舌也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

進了中學,我曾經深自檢討
下訂決心要改過自新
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我已經徹底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了
沒想到,我以為我自己可以拿捏得準分寸的時候
反而給了自己深藏心底的那一個醜惡的本我有了出頭的機會.......

這一次確實作得有點過度了
本來那些話等下次碰到她當面說說就好
po到版上實在有欠思量
雖然我自信文字、道理上都完全站得住腳
但是那篇文章確實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改過~改過~


PS.最近修心的功夫很差.......心魔叢生啊